• 一图读懂《阳春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资讯类型:热点关注  /  发布时间:2023-11-07  /  浏览:312 次  /  

一图读懂《阳春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图读懂《阳春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png


阳春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为全面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根据《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阳府〔2023〕19号)相关工作要求,为推进阳春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奋力开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阳春、打造阳江“两个定位”重要承载区新局面提供高水平的气象保障。

  二、工作目标

  立足阳春地处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的“阳江—恩平—珠海”降雨带上,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气候变化影响敏感特殊情况,围绕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着力推进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合理、功能先进、保障有力、高效安全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明显。

  到2035年,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气象与阳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核心业务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监测更精密,预报更精准,服务更精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凸显。

  三、主要任务

  (一)“绿美阳春”生态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1. “绿美阳春”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工程)

  完善生态气象观测站网点规划建设,新建臭氧监测站、负氧离子监测站、“双碳”监测等生态气象观测站,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合作,充分发挥气象在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的服务支撑和科技先导作用,加强对生态气象监测,为节能减碳、能源及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排放碳达峰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提升对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和决策咨询能力,守护绿美阳春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阳春供电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 “绿美阳春”气象守护能力提升(工程)

  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防治气象服务水平。加强造成重污染的天气形势分析和机理研究,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工作;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畅通的重污染天气数据共享、联合会商和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预报预警信息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 “绿美阳春”经济发展气象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继续完善阳春“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建设,深挖以勾髻顶云海为特色的气象景观预报研究和以康养、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气象服务研究,进一步打响“阳春·岭南生态康养胜地”金名片,助力阳春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建立阳春市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提升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做好“阳春·岭南生态康养胜地”气候品牌宣传工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宣传效果,擦亮“生态康养胜地”金字招牌,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带动阳春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康养业发展,使之成为阳春生态产业新的增长点和闪光点。三是开展阳春特色农优产品“岭南生态气候优品”创建工作,进一步发挥气候趋利避害功能,深度挖掘气候价值,增强阳春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质量和效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融媒体中心、市气象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平安山区气象保障示范工程

  1. 推进“村村有观测”建设

  目前我市自动雨量(气象)站密度全省排名最后,夯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基础,推进村村自动雨量(气象)站建设,优先在农村山区、旅游景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地区科学加密建设气象观测站,补齐阳春自然灾害监测基础短板,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村村有气象观测。[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阳春供电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 推进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和风廓线雷达建设

  按照广东省气象局规划,在我市建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和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提升对本地的局地强降水、雷暴、短时大风、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实现灾害性天气的超精细时空分辨率、无缝隙、全覆盖监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覆盖面和时效性。(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 推进山洪灾害防御应对场景的建设

  我市是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发生,推进山洪灾害防御应对场景建设非常必要。探索以核心技术为支撑,推动多部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构建基于致灾临界雨量阈值的山洪灾害短临预警模型,搭建山洪预报预警服务平台,有利于提升山洪灾害防御应对提前量和主动性,打通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最后一公里”,为平安山区做出重要保障。(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针对我市暴雨的特点,加强对暴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精细化到镇(街道)且不同历时的极端强降水重现期数据集,基本实现短时极端强降水及可能引发次生灾害风险的早研判、早识别、早预警、早叫应、早转移;加强灾害性天气精准预报和提前预警,对局地强降水、短时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龙卷风除外)提前30分钟至3小时预报预警;对其它灾害性天气提前6至12小时预报预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百千万工程”气象保障工程

  1. 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将气象设施纳入农业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围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与市水稻服务中心合作,加强农田小气候观测能力建设,加强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应用,开展优势农产品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风险预报,推进开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合作,提高为农气象服务效益。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活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 美丽乡村气象服务保障试点

  对标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各具亮点的美丽乡村气象服务保障示范样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促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开展制作针对性、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统筹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等工作,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与场所雷电防护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抗气象灾害风险能力,为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创建作出气象新贡献。[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林业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公众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1. 推进阳春市自然灾害科普教育信息化配套建设工程运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宣传和普及自然灾害知识,打造集教育科普、旅游、趣味、体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研学基地,提高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需求。(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气象局、春城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

  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及时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落实极端天气约束性停工停课停业停运等防灾避险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健全政府主导的气象信息社会再传播机制,形成“气象部门自己发、其他部门同步转、社会媒体协同播”的发布传播机制,完善分部门管理、上下贯通、区域协同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播的“绿色通道”。提升精细到乡镇(街道)的短临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深度融合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压实推行台风、暴雨和雷雨大风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确保有预报预警,必有响应行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林业局、市融媒体中心、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 创建示范场景助力行业服务能力提升

  加强防雷、升放气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安全监管,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督促市场主体自觉承担和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气象安全覆盖面。强化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强化电力、公路、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针对旅游、电力、光伏、保险、体育比赛等领域,发展融入式气象服务。建立相关行业风险防控气象指标和致灾阙值,大力开展针对不同场景(“气象+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监管”等)的个性化、专业化气象服务,提升气象数据在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对等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林业局、市工业园管理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阳春供电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培养高质量气象科技人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科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为人才政策出发点和着力点,着力提升基层气象重点领域领军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丰富青年气象人才梯队储备,努力夯实基层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增强团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阳江气象人才集聚效益。推动阳春市气象人才联合培养、访问交流、高层次人才引进共用机制。搭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聚多方创新资源和人才,做大做强科技创新体量,建立高效协作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模式,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阳春地区气象科技人才创新高地,提升我市气象创新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落实资金、用地等政策支持和项目安排。各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研究落实举措,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

  (二)推动协同保障。加快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解决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加强投入保障。健全完善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将气象人才培训培养和引进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和交流发展机制,关心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优惠购房

咨询热线:4000865689


新关注914二维码——2-01.jpg

免责声明:

1、文章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或转载;

2、我们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转载文章,不代表阳春房产网的观点。阳春房产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网站底部“联系我们”查看。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阳春房产网 Copyright 2014-2021阳春房产网 版权所有
阳春房产网运营中心:河西泰安小区18506623251(微电)
网站客服QQ:1376970694 阳春千人购房QQ群:145152253
浙ICP备2020018941号
回顶部